尿路上皮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雄激素受体(AR)潜在的临床作用

作者: Maria T. Bourlon and Thomas W. Flaig

卷 17, 期 2, 2016

页: [196 - 205] 页: 10

弟呕挨: 10.2174/1389450116666150213120731

价格: $65

摘要

雄激素受体(AR)是一种配体诱导的转录因子,调节靶基因的表达。雄激素信号被认为可能是解释尿路上皮癌(UC)发病率在性别上差异的原因。在缺乏既定的风险因素的情况下,男性得尿路上皮癌(UC)的风险仍然是女性的三倍。已对在体内外的UC模型上调节雄激素受体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下调的雄激素受体已被证明是通过增加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增殖,减少细胞迁移来抑制UC的增长。雄激素受体的激活上调了EGFR和HER2/neu基因表达而促进UC的发展。雄性模型比雌性模型更容易被诱导而产生UC,通过去势法和添加雌激素,化学诱导的UC的发病率降低;通过睾酮则发病率增高。UC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被认为是雄激素促使并影响到化疗的敏感性。最近几年,UC并没有取得与其他类型肿瘤相同的治疗进展。雄激素因素可能是导致这类型肿瘤的治疗耐药性的原因。阻断雄激素的合成和/或雄激素受体(AR)信号的新型药物都在开发中,某些药物(如阿比特龙,恩杂鲁胺)已被批准用于晚期前列腺癌。对UC用以高效的抗雄激素治疗(HEAT)药物,即由雄激素受体(AR)驱使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试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阿比特龙,雄激素,雄激素受体,雄激素阻断,膀胱癌,癌变,恩杂鲁胺,尿路上皮癌。

图形摘要


Rights & Permissions Print Cite
©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