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 Article

视网膜退化的药理学模型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卷 17, 期 2, 2017

页: [100 - 107] 页: 8

弟呕挨: 10.2174/1566524017666170331162048

价格: $65

摘要

药理学诱导的视网膜变性的动物模型包括碘酸钠(NaIO3)和N-甲基-N-亚硝基脲(MNU)已广泛用于以调查视网膜变性的眼科研究。 NaIO3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变性,然后诱导光感受器(PRC)细胞死亡,模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特征。相比之下,MNU仅导致PRC的快速破坏,这使得能使用MNU模型来研究色素性视网膜炎引起的变性,并已经显示多种细胞死亡途径参与毒素细胞特异性作用。确定NaIO3诱导RPE损失的原因是细胞坏死。所述模型中的PRC变性通过常规凋亡引发剂和效应物胱天蛋白酶的上调表示主要由程序性细胞死亡诱导产生。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了内质网应激和钙蛋白酶激活是额外参与胱天蛋白酶非依赖性过程。由于关于触发细胞死亡的因素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所以使用药理学模型是有争议的。因此,这样模型的优点如应用到达物种和菌株、调制的发生和损害的严重性,都不能充分利用。因此,本综述旨在更多地了解所涉及的细胞死亡途径,并讨论最广泛使用的视网膜变性模型中的最新发现。这可促进旨在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制定的治疗方法,包括用细胞死亡抑制剂和细胞移植治疗组合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光感受器,视网膜色素上皮,N-甲基-N-亚硝基脲,碘酸钠,碘乙酸。

Next »

Rights & Permissions Print Cite
©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