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有用的脑靶向纳米载体药物的设计中的挑战。

作者: L. Costantino, D. Boraschi and M. Eaton

卷 21, 期 37, 2014

页: [4227 - 4246] 页: 20

弟呕挨: 10.2174/0929867321666140716101921

价格: $65

摘要

当今,药物的传递通过静脉注射纳米药物载体—高分子药物聚合物、脂质体和微胶粒,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些传递系统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和通过众所周知的EPR效应来被动的积累其在肿瘤中的浓度。靶向纳米载体,其额外地包含了细胞表面上受体的配体表达,也被广泛的研究,但是这种产品还没有上市销售,只有少数应用于临床试验中。聚合纳米粒子能够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药物在1995年首次被发现。大量的论述用聚合纳米粒子能够穿过血脑屏障的大脑靶向药物递质的文献已经被发表了,主要是脑肿瘤的治疗。但是目前,这些纳米粒子的转化潜能似乎超过了靶向脂质体,靶向脂质体是一种基于成熟技术的平台。这种药物传递系统在被发现后很快就被应用于临床试验,然而在配方、特性和具有大脑靶向的聚合纳米粒子的生产方面的挑战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他几乎不可能定义体内实际作用的聚合物,尤其是在脑内,这是一个常规的要求;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项研究没有进展。最先进的治疗脑肿瘤的纳米粒子在这里将与已发表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的临床试验研究相关的数据进行比较,值得强调的是,这些知识空白依旧使得这些传递系统处于不利地位。目前,出现了治疗脑部肿瘤的新方法,例如脂质纳米粒子或者避免使用聚合物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复合物的使用。聚合纳米粒子在临床试验审批的成功或失败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领域。目前,它们得到批准的可能性似乎非常低。

关键词: 血脑屏障,载体,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传递,胶质瘤,脂质体,纳米粒子,靶向,肿瘤


Rights & Permissions Print Cite
©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 Privacy Policy